[私訊盒子7] 分享的課題-家族集體意識的覺察與終結

每個逢年過節容易有家族聚會的時候,
我都開玩笑說那就像是期中測驗一樣,
測試自己能不能更清晰地看待一切,
是否更有成長或是轉變?
會不會突然警覺有哪些習性和信念,
原來是家族教育或壓迫而來的,
而不是妳真正的想法呢?

家族聚會人數會比原生家庭多,
集體意識的型態與力量更容易展現出來,
更看得出來有些舊習性也是一代傳一代,
而毫無自覺,
還有不同親戚家庭間的教育觀念,
也會相互碰撞著.

今年農曆年我孩子,
跟親戚的孫子都大到可以一起玩樂,
一定會發生的問題就是「分享」,
三歲左右的孩子們還正在學習分享,
是正常的過程,
所以在教孩子的背後展現出來的,
反而是大人對於分享的信念.

從小從媽媽得來的教育是,
妳是老大所以一定要讓年紀小的,
親戚小孩要什麼,妳也要給他,
妳只能玩別人不玩的,
也不能像別的小孩那樣爭取,
別的小孩可以不分享、無理不禮貌,
但妳不可以!
因為妳會被說沒家教,媽媽沒在教,
如果我做不到分享就被媽媽說孤僻吝嗇,
或是被一些負面言語洗禮.

時空來到2025年遇到分享的問題,
依舊看到媽媽把同樣扭曲的信念放在我孩子上,
聽到她一樣對著孫子說吝嗇,
完全看到家族意識這樣無意識的世襲而延續.
當我們能識別到這樣的情況,
就讓這些傷害性的負面信念停在我們這代,
不要再荼毒下一代.

當天我溫和但堅定地請媽媽先停止逼孩子分享,
也告訴她孩子前面都有分享玩具,
只有碰巧她遇見的這次,
他想自己玩而不願意分享,
不能忽視孩子做得好的部份,
一次的不分享就用負面貶抑詞罵孩子,
逼迫孩子委屈地給予,
這樣不只無法真正地教會孩子分享,
還留下更多傷害,
沒有期待媽媽能馬上接納我的想法或是改變,
但至少讓傷害停在我而不是延續到下一代.

我的信念很簡單,
每個人不管孩子或大人都有選擇權,
都可以選擇分享或不分享,
別的孩子有,那我的孩子也應該有,
而不是被剝奪的只有我們家的孩子,
在剝奪感中衍生出的不公平、不被支持、
失落又惱怒等負面情緒,
對親子間的感情與小孩間的友情,
是種慢性傷害,
長期下來的自我價值感低落與卑微感,
更會深刻地影響人生許多層面,
身為過去在這樣教育下成長的受害者,
在深有體會之中,
不希望這樣扭曲的信念再被延續下去.

當我們不感受到匱乏與剝奪,
才有機會伸出手去給予與分享,
恰巧遇到孩子幼兒園給家長們的教育訊息,
也跟分享有關,
該學習分享的不只有孩子,
也包含大人們的信念與習慣,
得做適當的調整,
否則在毫無察覺中,
成為父母的我們又把上一代的信念,
繼續影響著下一代形成負面循環,
如何讓那些不合適的家族集體意識不再延續,
也是大人們的責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