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炎熱的暑假中,
也包含著新學度的孩子,
成為新生的炙熱焦慮,
今年我也是這波新生潮之一,
孩子終於成長到幼幼班階段,
雖是可喜可賀,
但對於無可避免的分離焦慮,
也明白是場不輕鬆的硬仗.
一直有在關注育兒資訊,
看過許多前輩們的經驗分享,
大致上心裡有底,
送學校的陣痛期長短,
跟孩子的個性有關,
另外發現到的是,
其實父母也會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有時候難分捨,
捨不得放手的反而是大人們.
所以在小孩入學前,
常有人跟我分享當年送小孩的情況,
幾乎都會說在家如何想念孩子,
也咬定我到時候,
也會如此捨不得孩子離開家.
面對這樣的集體意識,
其實明白自己並不會如此,
在小孩入學後,
實際的情況也顯示出自己的平靜,
看在旁人眼中覺得不解,
甚至覺得我有些無情冷酷.
跟集體意識不符合就被當成異類,
自己也習慣了,
平靜並不代表無情,
而是明白父母的角色以及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在懷孕前已明瞭,
新生兒時期的世界是父母,
但當孩子慢慢成長至,
需要由自己建構與摸索所謂的世界時,
父母要做的是放手、支持與祝福,
讓孩子感受到的是,
可以安心地去家以外的環境探索,
當他需要父母時,
也知道回頭我們都會在.
對孩子難道都沒有任何的擔憂嗎?
當然會有的!
像我是對於幼兒園更新病毒碼,
容易不斷生病的情況擔憂,
畢竟小孩生病,
是小孩跟大人都受苦,
但也明白面對恐懼擔憂,
最好的破解法就是去直視它,
所以能做的是,
幫孩子做好增強抵抗力的努力之外,
就是要把擔憂、焦慮與束縛化為祝福,
外在就是內在意念的顯化.
這些轉念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
現在自己能如此,
最大的基礎還是來自,
長年跟著光在生活中修持之故,
像是已習慣生活各方面的斷、捨、離.
很喜歡證嚴法師說的一句話:
「前腳走、後腳放」
這句話具體地解釋了斷捨離,
放在育兒這個面向來看,
是否許多父母們不容易做得到呢?
很久之前曾看過某女藝人分享,
保留許多小孩成長時期的許多物品,
每件物品都有段故事,
當下感覺到她似乎還活在過去,
主持人也察覺到這點,說著:
小孩都大了,
應該不喜歡再留下這些東西.
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長不大,
但適時地去轉換父母的角色,
是一輩子需要學習的,
否則會感受到有分離焦慮的,
一直會是自己,
因為孩子持續地成長,
終有天會離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