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私訊小盒子3】covid-19三級警戒中的生產

photo by 喬如

預計在這兩年生產的準爸媽們,

在疫情跟局勢不安定的夾擊中,

雖然是欣喜迎接新生命,

但情緒的緊繃跟壓力比起太平時期差距甚大,

這些經歷去年自己也深刻的走過,

一年後也該是來分享一下了.

自己因不孕的治療,一直以來都是計畫懷孕,

計畫當然也因為疫情被打亂過,

但最初的確沒有預期到,

竟然在後期會因疫情承受龐大的壓力,

甚至延續到小孩出生後,

大環境的挑戰成為大人跟孩子的共同課題.

2020年初疫情爆發,

2020下半年台灣疫情平穩,

才重新進入人工生殖的安排,

之後順利懷孕,疫情也穩定,

想著應該就這樣直到生產吧,

沒想到後面隨著疫情攀升,打亂許多安排!

2021 年四月初跟朋友到桃園出遊,

算起來是到現在的2022年,

最後一次放心的出遊了,

當時出遊後沒多久出現群聚事件,

接著幾起的不明感染,

警戒一路從二級到五月的三級警戒,

台灣開始經歷之前未曾有過的恐慌,

預產期在六月中的我,

也開始面對疫情帶來的壓力,

當時大家是初次面對疫情的席捲,

許多政策都是隨著情況不斷地做調整,

也連帶著影響許多既定的安排,

情緒也不免得容易跟著浮動.

那就說說那些被疫情影響的情形吧~

#當時陸續幾個醫院有院內群聚感染,

一直擔心緊張自己的醫院若是也發生,

該怎麼安排生產的備案.

#三級警戒中,

入院前孕婦跟陪病者都要pcr陰性,

才能入院生產,考慮各種情況後,

放棄有產兆再到醫院生產,改為預約催生.

#原本跟好孕工作室確定要順勢生產,

也敲定陪產員至醫院陪產,

但三級警戒規定陪病者限制一人,

在也得讓先生陪產之下,加上改為催生,

只能放棄原先計畫.

#產後只能在產檯上抱到小孩,

送進嬰兒室後,直到出院前無法再接觸寶寶,

也禁止隔著玻璃窗看,

只能每日拿手機給護理師幫忙拍照.

#產後近10日才再度親眼見到跟接觸寶寶,

因寶寶黃疸等情況延後出院,

只要還在醫院就因疫情規範,無法看寶寶,

而這期間寶寶已經太習慣瓶餵配方奶.

#因為沒辦法接觸寶寶,泌乳速度緩慢,

直到月中開始練習親餵,寶寶也不適應,

經考慮後放棄親餵,也不追奶量自然退奶,

產前還做許多母乳功課,

但遇到許多沒預期到的情況,

也是始料未及.

#陸續因一些情況而有些產後憂鬱,

考慮育兒狀態想找外援幫忙,

但即使想送托嬰,托嬰中心也是關閉,

更不說擔心群聚感染,

想找保母也擔心感染問題,

關於育兒的後援真是煩惱的頭大.

隨著寶寶出生,

疫情所帶來的壓力就越明顯,

因為要考慮的面向太多,

即使在平時是簡單的決定,

在疫情之中卻變成難以輕易的抉擇,

就像是想找個空檔外出喝個東西,

舒緩育兒煩悶,當時也都是禁止內用為多,

即使有開放內用,也擔心染疫問題.

疫情嚴重也不敢帶寶寶長途回南部探視家人,

只好由公婆和娘家人北上,相較南部的平穩,

台北的疫情則是讓人緊繃,

家人們當時也是壓力頗大,

他們也是第一次遇到空蕩蕩的車廂跟車站.

所有一切常常如同在壓力鍋一般,

不斷的加壓著,總是讓人喘不過氣,

這也是當時讓我產後憂鬱的來源之一;

公公當時初次見到寶寶時,

對他說:是你選擇在這麼不好的時代報到,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而我們身為主要照顧者,

也和孩子一起面對著因疫情不斷改變的生活環境,

這樣的衝擊是我在備孕前,

未曾預料到的,

許多以前許多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都在疫情中,

被翻轉甚至消失不復存在,

即使是帶孩子出門公園散步,

都成了不簡單的事情,

更不說關閉學校,

改採線上教學也讓全球的家長們,

有了全新並抓狂的體驗.

那些只能居家上班、上課、運動、吃三餐…一切生活限縮在家的日子,

雖然有不便、辛苦、憂鬱、厭煩,

有許多未曾預料的挑戰,

但也是人生難得的經歷,

疫情時代的家長們、孩子們都辛苦了!

自己另外最大的體悟是,

幸好經由多年光的洗鍊,

已經彈性的非常習慣,

在面對強大的不確定因素,

而且許多預設安排都被打亂之下,

順勢而為的彈性,

是我能撐過許多變動的來源,

關於彈性希望往後還有機會再多做分享. 

在這個時代波動裡出生的孩子們,

有其肩負的挑戰與勇氣,

家長們何嘗也不是彷彿變身鐵金剛般地,

護衛著孩子的健康,

希望孩子長大後也能明瞭,

當年我們一起跟他歷經了多少疫情的挑戰,

以及疫情中才有的限定體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